首页Home 御承学堂YuCheng ClassRoom 蔡暄民:官民之分话汝窑

蔡暄民:官民之分话汝窑

时间Time:2020-09-09 15:28 作者Author:蔡暄民

↖ 点击关注“御承雅赏”


皇室御品·宫廷私珍

收藏资讯平台


文|蔡暄民

编辑|御承雅赏


汝窑作为五大名窑之首早无争议,只要一戴上汝窑的帽子就认为是古陶瓷界的魁首,是官窑中的官窑,其实,这是将官汝和民汝混为一谈的错误观念。


真正称得官汝的噐物,应该是无论从器型、釉面、胎体、圈足、支钉痕等都找不出星点瘕疵的规正之物,别忘了,这是给最高封建集权统治者个人专享之物,哪个供奉者敢冒丢脑袋的风险?


北宋汝窑葵口盏托,大英博物馆藏


因此,现在陈列在几大博物馆的汝窑器物中,有很大一部分排不进官汝的行列,是地道的民汝产品。自从张公巷和清凉寺作为汝官窑的生产地后,几乎是同时,在附近大大小小的窑场,都开始摹仿官汝的生产工艺制作类似官汝的器物,这在清晚期光绪29年的副榜贡生、康有为的入室弟子许之衡写的《饮流斋瓷话》中点评得非常清楚。


书中说道“此外尙有诸窑,统名杂窑,亦曰小窑。兹约举之:仿柴者曰东窑,宋建于东京,东青所由得名也;仿汝者曰唐邑、曰邓州、曰河北…总之,宋代杂窑,不外取法诸大窑,辗转仿效,其佳者每之乱真,而胎质釉质之精粗,明眼人不难判别也。虽同一宋器,而价值则远逊矣!”


文中所说的唐邑、邓州、河北,乃唐邑窑、河北窑和邓州窑,唐邑在今河南唐河;邓州即今河南邓州。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有那么多仿效地,没有记载的则更不计其数,加上仿品往往主要求量而难求质,因为仿者以求利为目的。而官窑求质而不求量,主要为博皇帝一人的首肯和欢心,所以两者是无法比拟的!


这也充分说明,中国历来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早在千年以前就形成了抄袭和伪造的风气!


北宋汝窑青釉玉壶春瓶,大英博物馆藏


如果我们有心去查阅一下世界上几个藏有汝窑器的博物馆的馆藏图录,会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精粗参差。少量的非常精致,精致得找不出一点毛病,而粗的却瘕疵比比:有型不规正的,也有缩釉点的,更有窑裂的…但是,不管有无瘕疵,均被排在珍贵的汝窑行列中,很骄傲地对外宣布珍藏着的汝窑件数。这是典型的只求量不求质的混沌思想,说严重点是对千古奇珍汝官窑名声的亵瀆!


北宋汝窑青瓷花式温碗,台北故宫博物馆


宋汝窑御题诗文洗,御承堂博物馆藏

2017年至2019年被山东潍坊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借展


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一些学究历来津津乐道的“世界馆藏汝窑67.5件说”的迂腐和不切实际!如果,按官民不分的笼统计算,那存世的数量会不计其数,后面加二个零甚至三个零都毫不为过。特别是近些年大规模大面积的开发,出土的民汝窑器不胜枚举。


而真正称得上汝官窑的确实不多,那绝对不是只要符合汝窑的几大特点即可称为汝官的。按此标准划分,现存世界各大博物馆中的汝窑数量砍掉三分之二也毫不为过!


汝窑天青釉弦纹樽,故宫博物馆藏


就拿几家收藏汝窑较多的博物馆为例,器身上大都免不了或多或少地存在瘕疵,即使由乾隆让下人镌刻过御题诗的一些汝窑器,疵斑也赫然在目。严格意义上说,当时选择高古瓷的人定的标准有问题,以致造成贻误后人的结果。其实,被誉为五大名窑的“汝、官、哥、定、钧”中均存在民窑大量仿制的情况,都存在官民不分的馆藏标准!博物馆以普及教育为主,只要能说明器物的产生、发展和传承过程,让参观者了解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已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为此,收藏以残破旧为主无可厚非,但不能只求馆藏数量而混淆官民之间的界线,否则,会造成我们的子孙后代误解了祖先的智慧和能力,误认为祖先的审美标准竟然那么的低?否则怎么会将明显存在缺陷的东西当成国宝?民间藏家分不清官汝和民汝的区别不足为怪,作为负有启迪、教育为责任的博物馆就不应该了。常有藏友送来实物或发来图片让我确认是否是到代的汝窑?有一定数量的物件是到代的,也可称为汝窑,但大多是民汝的东西,应该是属于许之衡所说的,为“杂窑烧造”的器物,与官汝在质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别。


博物馆有严格界定官民之间区分的责任,才能给全社会收藏起到指导作用!


个人之浅见,以引起同好的共同探讨,不足或言之有过的地方敬请指正!



戳下文,再读一篇

清凉寺汝窑VS台北故宫汝窑,一眼千年!

90件传世汝窑!全世界知名汝窑真的全在里面了吗?

多图实拍 : 大英博物馆藏宋代五大名窑!

宋瓷爱好者必去的6个世界顶级博物馆,你去过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