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件瓷器讲中国历史17
【元釉里红螭龙纹高足杯】
——且当酣来上马去!
上 明 陈洪绶《隐居十六观》图十三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下 元 釉里红螭龙纹高足杯
御承堂博物馆藏
古人似无人不爱酒。
小酌抑或痛饮,
悲愤抑或豪情,
正是无酒不成诗。
既是爱酒,便少不得酒器。金樽玉钟夜光杯,古人们饮酒连酒杯都分外讲究。不同时代的酒杯大不相同。这其中便不得不提到草原民族蒙元了。马踏斜阳,衔肉痛饮,正是与汉人截然不同的嗜酒之态。而后世赫赫有名的高足杯,便是元人之爱酒分不开干系了。
从马上杯到中原百姓家
01
元 青花诗文高足杯
高安市博物馆藏
高足杯又称为“马上杯”,金元开始广泛流行。随着蒙人入主中原,蒙文化与汉文化不断交流融合,这用于马上饮酒的高足杯便逐渐进入了中原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墓室壁画上也可见高足杯和配套玉壶春瓶的身影。
上 宋金 登封王上壁画墓(西南壁) 三仕女图
左下 元 景德镇窑釉里红划花兔纹玉壶春瓶
右下 元 景德镇窑釉里红转把杯
故宫博物院藏
对贵客的最高礼遇
02
元代的高足杯不仅造型特别,还甚有巧思。高安窖藏出土的釉里红彩斑堆塑螭纹高足转杯就是如此。高安市博物馆馆长刘金城认为,“当尊贵的客人到来,他们会用外壁堆塑有龙纹或特殊装饰的高足转杯盛着马奶和美酒,转动杯身,当龙杯纽朝着谁,那他就是今天帐房内最尊贵的客人,这是蒙古人最尊崇的待客礼节。”小小的杯身隐含了深厚的草原文化。
元 釉里红彩斑堆塑螭纹高足转杯
高安市博物馆藏
御承堂博物馆所藏此件釉里红螭龙纹高足杯也是如此,杯体与高足之间嵌有一圆柱形榫,可使杯子转动。杯身施白釉,内外皆以釉里红斑块装饰,器外壁堆塑两条螭龙,身形灵巧,恍若在杯壁上自如游动,颇具草原自由风情。
元 釉里红螭龙纹高足杯
御承堂博物馆藏
多姿多彩的明清高足杯
03
高足杯的造型在后世继续流传,并随着明清制瓷工艺的发展变得更为繁复与多样,造型与纹饰都有了不少变化。
在器型上,元代高足杯足部一般较高且直,并饰以竹节纹,而明清高足杯足柄则逐渐缩短,底足逐渐外撇,更符合置于桌案之上的习惯与审美。
在纹饰上,斗彩、五彩、颜色釉……一种种装饰手法的创新都为高足杯纹饰的变化添砖加瓦,例如明宣德青花海水龙纹高足杯和成化斗彩高足杯便是极有名的装饰造型。更不用提清三代极致精妙的装饰工艺了。
左 明成化 斗彩团莲纹高足杯
故宫博物院藏
右 明宣德 青花海水龙纹高足碗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左 明成化 五彩龙凤纹高足杯
御承堂博物馆藏
右 清雍正 黑釉描金云龙纹高足杯
故宫博物院藏
从马背上举酒豪饮的酒杯,
到盛酒盛果的日常器具与礼器,
高足杯可谓是草原文化南下的代表之一了。
这完美融合了不同文化的精巧杯盏,
也是广阔中华大地民族交融的证明,
在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的艺术星空中,
点亮了来自草原的明亮星辰。
参考文献:
[1]刘金城.元代高足杯中折射出来的草原文化和农耕文明[J].南方文物,2012(02):212-215+222-223.
[2]惠楠睎. 元代景德镇窑高足杯研究[D].景德镇陶瓷大学,2016.
[3]梁柱.明梁庄王墓瓷器辨识 梁庄王墓出土文物赏析之三[J].收藏家,2007(09):47-52.
设星标🌟
给雅赏设个星标吧,这样您就能及时收到每天的收藏知识啦!每天一条收藏资讯,关注我们不迷路~
❤️添加御承君个人微信,更多收藏精彩!
戳下文,再读一篇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
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